北大八四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
五分钟解说格律诗

已有 317 次阅读2020-9-5 06:17 |个人分类:唐韵| 诗词

五分钟解说格律诗

2020.09.01 大杨

本文试着用五分钟说明格律的要义,分享给只想大致了解以便更“靠谱”地欣赏诗词的朋友,当有人说对联的规矩是平仄平仄平平仄的时候,不至于傻傻地跟着点头。




汉语诗按年代分为旧体诗(文言诗)和现代诗(白话诗)。

旧体诗分为近体诗(也叫今体、新体,包括格律诗、词和曲)和古体诗。

【格律诗发端于南北朝,成熟于隋唐。最初定型为五言律诗(五律),形式上是五言八句(四韵)。科举试帖诗规定十二句(六韵)或十六句(八韵),这是为了考查文语能力。

词和曲源于格律诗,词兴于宋,曲兴于元,它们继承了格律诗的平仄和对仗,但不再遵循单一的句式和押韵。

五言律诗按简单规则在前面加两个字,就成为七言律诗(七律),这是唐朝的发展。五律或七律截取四句便是绝句(指律绝,古绝不论),因此相应地有五绝和七绝。所以五律是根基,其它只是简单的变体。

这就是近体诗“五七言、四八句”特征的由来。】

格律诗四大要素:
一、字——有声韵。
二、句——有定式。
三、联——有粘对。
四、篇——有章法。


本文以五言律诗为例做基本展开,举一可以反三(七律、五绝、七绝)。

一、字有声韵
汉字按声划分平仄,按韵划分韵部。

古音分为平、上、去、入四声,诗律以平声为“平”,其它三声为“仄”。现今普通话也分为四声,其中将平声分为一声(阴平)、二声(阳平),上声为三声,去声为四声。入声消失,被并入其它声部。

韵即是常说的韵母。按相同或相近的韵母和平仄规划分类,称为韵部。两个句尾字在同一韵部,就叫做“押韵”。韵部由韵书规定,各地各朝一致,不依地方和时代变迁。目前流传下来的韵书是成书于元朝初年、依照唐朝诗韵规则归纳的《平水韵》。

【入声从元朝起就已经从现实官话中消失。不仅入声消失,历代以来一些字的韵母也随时间地域而变化。以今音去读古诗,会有一些不和谐。但是诗的发展脱离了吟诵之后,格律也不再跟随现实声韵,而是成为一种约定文法。

格律诗的规则自初唐一直到民国前都没有改变,科举废除之后就成了历史定格。现在所谓改革新韵新法并没有道理,玩家们称之为“老干体”。如嫌不雅,不妨叫“新旧体”吧。

辨别入声是现代人学旧体诗最大的难点。虽然入声仍然有辨别方法,花五分钟可以掌握大部分,但实际中还得参照韵书。】

二、句有定式
格律诗规定了句子的节奏组合。奇数字的句子为②③组合(五言)或②②③组合(七言),偶数字的句子以②②②……组合(五、七言之外的诗作罕见,词、曲和对联多见)。

这里的②是指两个相同声调的字为一节,两节平仄交换。这个规则常常被叫做“马蹄格”,如同马的行走,两步一换,“平平仄仄平平仄仄……”(见动图)。

③是指奇数字句子的尾三字为一节,规则略有不同,除了两种简单的2+1格式(平平仄、仄仄平),还有两种1+2格式(平仄仄、仄平平)。

这样的句式称为“律句”,为词、曲和对联所共同遵循。

五律的句式的平仄只有四种,是由尾三字决定的。五分钟可以轻松地背下来。按照起声和收声,归纳如下:
A句式(仄起仄收)——仄仄 · 平平仄。
B句式(平起平收)——平平 · 仄仄平。
C句式(平起仄收)——平平 · 平仄仄。
D句式(仄起平收)——仄仄 · 仄平平。

七言只是简单地在前面按两两变调的法则添加两个字:仄仄前面加平平,平平前面加仄仄。

【ABCD这样四句就组成了一首标准的五绝,重复一组ABCD就成了五律。如果有兴趣,找出这种句式的规律也不难,再花五分钟就够了。

旧体诗的语言特点是两个字为一节,节奏点在偶数字位和每句的结尾,所以只是偶数位置和末尾的字讲究平仄,可以记作“奇位不论,偶尾分明”。

有两种古人认为不能不论的例外,由此演变出定式之外的约定变格,它们的用法与定格等同:
B1句式(平起平收)——仄平 · 平仄平。
C1句式(平起仄收)——平平 · 仄平仄。

B1的第一字该平而仄(拗),必须在第三字用平声反回来(救),这就是著名的“孤平拗救”,不能不论;C1的第三字该平而仄,可以用第四字平声反回来,否则就是“尾三仄”,这也属于“拗救”。但是尾三仄和尾三平不是死罪,古人名篇中也屡见不鲜,被认为是一种高古格调。】

三、 联有粘对
格律诗以两句为一“联”。联是构成格律诗的结构单元。联中第一句称为“出句”,以仄声字收尾(属A或C句式,结尾标以逗号)。第二句称为“对句”,以平声字收尾(属B或D句式,结尾标以句号),收尾的这个平声字即为“韵”(所以也叫韵句)。

【特例是“首句入韵”,即全篇第一联的出句可以平声收尾(B或D句式),但必须与对句押韵。】

“联内相对”——两句节奏点平仄互反。
四种句式中,只有A和B、C和D满足这样的规则,所以联内只有两种格式:仄起联〖A,B。〗,平起联〖C,D。〗

【首句入韵的特例:因为两句尾字同为平声,所以首联的格式是仄起联〖D,B。〗或平起联〖B,D。〗】

“联间相粘”——这一规则要求下一联的出句的起声,与上一联对句的起声相同,也就意味着与上一联出句的起声相反,从而就避免了两联雷同。这样结构就非常简单:B和C相粘, A和D相粘,那么〖A,B。〗之后必然接〖C,D。〗,而〖C,D。〗之后必然接〖A,B。〗,如此循环往复。

四、 篇有章法
四联组成一篇律诗,依次叫做首联、颔联、颈联和尾联。更多联为排律(五言排律是科举试贴诗的规范。七言排律少见)。

一首诗的所有联的韵必须在同一韵部,所谓一韵到底,不能换韵。必须是平声韵。

首尾两联可以不用“对仗”,其它各联则要求对仗。

【“对仗”——联内除了平仄相对以外,还有词性排比的讲究,这就是对仗,后来的对联即源于此。对仗是写旧体诗的一大关键,读起来赏心,写起来挠头。】

律诗在结构上常常以“首、颔、颈、尾”四联,来契合“起、承、转、合”的基本文法,所以一首及格的律诗,读起来层次清晰,脉络分明,雅俗能赏。

结语
本文所讲述的是格律的定式。实际上,除了科考应试和官场应制这种正式场景,一般的个人写作并不完全遵循定式。古人作品有各种变体,除了孤平必救、不许错韵这两条严律,其它都有破格的先例。只需要一个理由——“这样做更好”。

当你看到一篇前人作品,与本文讲述的规则不一样的时候,可能是因为:
一、有你不了解的入声字或古音字;
二、有你不了解的变格;
三、追求古风古调;
四、因无法完美,须以意为重;
五、作者可能生在唐朝以前或民国之后;
……



路过

鸡蛋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评论 (0 个评论)

facelist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| 立即注册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北大八四网

GMT+8, 2024-5-9 15:45 , Processed in 0.035163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返回顶部